从7月15日入住中超苏州赛区大本营太美香谷里酒店以来,我们已共计进行了三轮核酸检测。根据七天一轮检测的防疫规定推算,我们已经扎寨了将近三周。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此驻守八个星期。

随着驻扎时间的推移,我们跟酒店工作人员也基本完成了磨合。了解到媒体工作者都是昼伏的夜猫子后,保洁阿姨已经不会在早间摁铃清扫了。清洁时间段也推移到了晌午时分。
不过,对于部分写稿剪片到凌晨五点的同事而言,这个时间点也存在着滞留屋内困觉不起的可能。阿姨会为自己的冒失抱歉地说声打扰,影响对方早间休息了。同事也会立即实施反制:抱歉地说声打扰,影响对方午间休息了。
当我还是职场菜鸟时,一位领导就曾指出:一个人对待写字楼里扫地阿姨的态度,往往能够看出他的品行。
电梯旁站有一位执勤的保安小哥,待人接物很有礼貌。每次下电梯吃晚饭,他都会道一声“晚上好”。我忙不迭回一句“晚上好”。其实我还想加一句“吃了吗?”但我转念一想,万一小哥实诚地回答我“还没吃”,我该怎么接下一句呢?遂作罢。
餐厅是蓝区的媒体同行们最愿逗留之地。加盘水果,续杯可乐,再聊上半个钟头,是大伙儿放松方式之一种。兰州拉面是我的最爱,每天起步三大碗,大有“三碗才过岗”之势。跟做面师傅已经渐渐熟络,形成默契,只要我向揉面案台走去,他便立即会意揉成细面。
我也用每天三碗起步的“面量”,成功博取了拉面师傅的注意,赢得了拉面师傅的喜爱。有天,我一进餐厅,师傅劈头就问:“来一碗不?”那么,受宠若惊的我怎么好意思拒绝呢?于是,我义正言辞地纠正了他的说法,“应该是来两碗。”
趁着他工作的空隙,我问他一天得下多少碗?他说一百来碗吧。于是,我觉着他揉面的背影更高大了。
我前几天了解到,酒店内的工作人员和餐点师傅都跟我们一样,是被限定在规定区域内不允许随便外出的。事实上,他们也在为中超联赛的成功举办尽心付出。只是媒体人的嗓门声量相对大一些,而他们默不作声,只习惯默默付出。
PP体育记者郑晓蔚 苏州报道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