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马客负马竞,给了巴萨扩大积分差距的良机,但红蓝军团未能把握,客场2:2战平马略卡,大概率榜首一轮游,让出头名位置,积分很可能被皇马和赫罗纳反超。
比赛复盘:
本轮是新赛季西甲第一次一周双赛,哈维对首发阵容进行了较大调整,莱万、孔德、克里斯藤森都坐到了替补席,加上德容伤停,前7场每场都首发的五人中,仅剩特狮一人继续首发。
费兰出现在中锋位置,伤愈复出的阿劳霍继第1轮后再次首发,联袂上演首发处女秀的伊尼戈组成双中卫。马略卡老帅阿吉雷则祭出五后卫阵型,派出双中锋普拉茨和穆里奇冲击巴萨防线。
比赛开始后,打防反的马略卡踢得并不保守,阵型不时前压。巴萨几次尝试从后场直接起球寻找前锋,但效果不佳。第8分钟,巴萨后场倒球时忙中出错,穆里奇抓住机会取得进球,巴萨比分早早落后。此球看似特狮失误,但笔者认为更多责任在罗梅乌。特狮出球时,罗梅乌明显缺乏接应意识,导致球权丢失。
取得领先后,马略卡阵型有所回收,巴萨放弃长传尝试,开始寻求利用边路做文章。拉菲在右路比较活跃,频频进行突破,但效果并不理想。坐阵左边的小菲则遭遇对方凶狠防守,多次被侵犯。由于缺乏支持,费兰陷入茫茫人海,近乎隐形。
情况在第35分钟发生了变化,马略卡左后卫马菲奥意外受伤被换下,其防线开始出现松动。从第35分钟到上半场结束,费兰、拉菲、小菲均获得绝佳机会,但对方门将拉伊科维奇表现神勇,好在拉菲还是把握住一次机会,用一脚标志性远射将比分追平。
就在大家认为将以平局进入中场休息时,巴萨却再次大意失球。马略卡门将开出门球,皮球经过穆里奇头顶过度,形成得分机会,普拉茨灵动一挑,马略卡比分再次领先。
从回放镜头中可看到,马略卡开出门球后,中后卫伊尼戈还在向后回退,没有站好位置。罗梅乌对球的落点判断明显存在问题,让在自己身后几个身位的穆里奇抢先争到落点头球摆渡。这个失球,伊尼戈和罗梅乌应各打五十大板。
纵观上半场,巴萨多名球员表现欠佳,尤其是罗梅乌、伊尼戈和费兰。但中场哈维并未进行调整。下半场开始,巴萨难觅良机,只有小菲通过反抢来了一脚势大力沉的远射,可惜击中门柱。
第58分钟,哈维开始调兵,莱万替换下费兰。6分钟过后,年轻的费尔明和亚马尔替换下罗梅乌和菲尼克斯。阵容变化后,巴萨进攻有了起色,特别是亚马尔非常活跃,第一次突破就创造了点球机会,但裁判在查勘VAR后取消了点球。个人认为这个点球应该判罚,但西甲裁判有自己的准则,球员只有接受,球迷也只能接受。
第75分钟,巴萨换人收到效果,亚马尔直塞拉菲,后者边路低平球传中,莱万潇洒一漏,小将费尔明收获一线队处子球,巴萨再次扳平。第78分钟,为稳固防守,哈维用孔德换下伊尼戈。
此后,双方互有攻守,但都没有创造出绝佳机会。按理,哈维应在最后阶段使用最后一个换人名额,换下次此役表现平平的京多安来改善进攻,无奈德容和佩德里都因伤缺阵,中场已无人可换。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佩德里复出之前,本场表现突出的中场小将费尔明将会获得更多出场机会。
赛后分析:
面对已被自己连胜11场的对手,巴萨没有取胜有多种因素,比如球员伤停、部分球员表现欠佳、对手战术得当等,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主观的。
1、客观因素:场地条件欠佳。从转播镜头中可看出赛前下过雨,比赛场地多处区域有积水,虽然不深,但对于球在地面运行有明显影响,这种条件对于善于且乐于地面传控的巴萨极为不利。从比赛场面看,巴萨球员的盘带和传递都有些别扭,不是很顺畅,这一点从统计数据上也有直观体现。
巴萨本场虽然仍保持较高控球率,但传球次数只有584次,创新赛季新低。传球成功率仅为85%,也创赛季新低,新赛季前7场比赛(含欧冠)的传球成功率都在90%以上。
此外,长传次数(46次)、长传占比(7.9%)、丢失球权数(150次)则都创赛季新高。这些数据表明巴萨的地面传控受到了极大阻力,不利的场地条件就是罪魁祸首。
2、主观因素:轮换不合理。五大联赛对抗激烈,一周双赛轮换阵容无可厚非,但轮换应科学合理。本场比赛前,新赛季巴萨前7场都首发的有5人,本场仅剩门将特狮1人继续首发,这种轮换程度不可谓不大。
中场大将德容伤停,这没有办法。但同时把锋线的莱万和后场的孔德、克里斯藤森放在替补席,相当于把前中后三条线的核心都去掉,岂不是自己伤自己的筋,动自己的骨吗?让莱万首发,下半场再换下。或让孔德和克里斯藤森中的一个首发,再酌情调整,难道不是更加稳健合理的方式吗?
顶替莱万首发的费兰,在对方三中卫的包夹下,除了浪费一次单刀射门外,几乎隐形,没有任何支点作用。顶替克里斯藤森,首次首发出场的中后卫伊尼戈表现很不稳健,成为后防线的定时炸弹,对第2个失球负有直接责任。
从实际效果看,哈维本场的轮换实在难言成功。他为何如此大幅轮换,我无法理解,如果要帮他找借口,我只能说或许是因为对马略卡的11连胜让他有点轻视对手吧,而轻视对手通常是会付出代价的。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