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0日国足迎来2019年东亚杯的首场比赛,国足选拔队在0-2落后的情况下扳回一球,最终比赛以1-2告负结束了比赛,国足延续了最近十余年不胜日本的“传统”。要知道目前这一支国足是选拔队,也就是说并不是国足的主力球员组成的队伍,但是阵中的球员大部分都已经在中超联赛效力多年,一方面确实是成熟球员,另一方面平均年龄是东亚杯四支球队中年龄最大的球队。那么最后呈现的赛果并不让人吃惊,面对日本的准国奥队以1-2告负。

为什么国足失利?仔细分析答案明了
国足的对手是日本“青年军”,主要以日本国奥队作为阵容的班底,加上几个J联赛的成熟球员,在短短几天的集训和拉练之后,日本国奥展现出了日本足球一贯的传控风格,即使是22岁左右的小球员,脚下技术也同样灵活,传接球意识机敏。正常比赛国足与日本队的数据对比如下(国足在前,日本队在后)。射门次数6-6,射正次数2-2,角球4-2,控球率51%-49%,很多球迷不禁要问,这不是数据上我们还领先吗?怎么我们还输了呢?

其实从场面来看,国足的传接球主要是在后场倒脚为主,通过后场解围后再次持球推进到对方半场,之后日本队断球再次对国足的禁区进行围攻,长此以往几个回合,国足的控球率反而高。我们看到虽然日本年轻球员年龄小,身体单薄,但是一对一突破和三人范围内的传接球非常的机敏灵动,配合默契。反观国足在场面上,几乎没有能够保证5脚传球的时候,平均每4脚传球就被断球一次,可见双方球员基本功和团队默契程度。
不仅仅是个人竞技水平的差距,团队协作配合的差距也相差较大。

日本队像一支队伍在战斗,而国足恰恰不然
整场比赛我们看到,日本队在上半场领先之后,马上改变了球队的战术,球队11个人立马调整为传控的战术,门将传接球过程中也不开大脚,牢牢的把球权掌握在自己的脚下。上半场1-0结束,再来到下半场,日本队的战术思路依旧清晰,就是节省体力的传控,一方面是为了下一场比赛节省体力,另一方面是通过11人的传控来保证球队的领先。而比赛来到65分钟后,看到国足的球员有些松懈,日本队的中前场球员立刻加快了攻击的速度和传接球的频率,所以在70分钟再次取得领先,在2-0领先之后,日本队保持了良好的阵型,可见无论是日本的国奥队还是国家队,都能够保持一致的踢球风格,就是传控。
而国足方面,通过中前场30码区域的传递没有效果就转而开始打起了长传冲吊,如果不是90分钟后日本队松懈,加上高中锋董学升对日本中后卫在身高方面的压制,那么国足打进的进球都不会发生。我们看到国足在边前卫边路突破过程中,选择的出球线路基本都是传中,而日本队恰恰都是内切,这也反应了球员的意识和贯彻战术打法的力度。

国足还有希望吗?有!
小编认为,国足虽然本场比赛完败给了日本队,无论从个人能力还是团队战术都完败。但是我们发现了国足最有效的进攻战术,那就是下底传中,面对身材不如国足的日本队,唯一有效的进攻方式就是不断的下底传中,如果在大禁区前进行配合,那正中日本队的下怀,日本队不怕对手传控,就怕对手高举高打,因此国足想要在接下来比赛中战胜同样身材矮小的香港队,唯一的取胜办法就是下底传中,强攻中路,保证二点进行,方是进球的法门。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和亚洲一流球队有差距,但是国足毕竟要触底反弹,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球迷们的支持。因此国足加油!球迷们还会继续支持你们的!
特别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PP体育观点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