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足球未来10年出不了第二个武磊?两大致命问题求解

2020年04月8日 11:38:29  PP体育 | 魏一佩

近日,南通支云新帅谢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足球未来10年也出不了第二个武磊,这一言论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讨论。作为前国脚,并且有过相对成功的留洋经历,加上之前在上港担任助教对武磊非常了解,谢晖的话不无道理。这是中国足球人对武磊能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中国足球人才匮乏的担忧。韦世豪、张玉宁、段刘愚、陶强龙、何小珂等各年龄段中国足球的“精英梯队”,真的需要加倍努力,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那么,为什么说中国足球未来10年出不了第二个武磊?

留洋困境比想象中大

要想寻找下一个武磊,首先需要跳出中国足球舒适圈的勇气,近年来,中国足球迎来一波“留洋热”,越来越多的球员在不同年龄阶段选择出国发展。据统计,2014/15赛季共有127名中国球员在海外效力,到了2017/18赛季,这一数字更是翻番,达到261人。2018/19赛季冬季转会前,尽管中国球员留洋人数下降到205人,但其中有107人在梯队成长,在成年队效力的则是98人,梯队人数首次超过成年队。


从98位成年军的年龄分布来看,19到21岁是绝对的主力军,共有71人,占72.45%,中国球员留洋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从留洋球员分布的联赛来看,葡萄牙、西班牙、巴西三国成为主流,此外,英国、法国、丹麦、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也有中国球员的身影。从留洋球员效力的联赛等级来看,有西班牙人这样的顶级联赛球队,也有阿尔科孔这样的西班牙丙级联赛,甚至还有第八级别联赛的球队。绝大多数中国球员难以在各国前两级联赛中立足,大批球员只能在葡萄牙第四级别联赛、西班牙第五级别联赛中踢球,竞争力极为有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寻找下一个武磊的难度可想而知。


纵观中国球员20年来留洋相对成功的案例,无论是前辈杨晨、孙继海、郑智,还是如今的武磊,都是在国内顶级联赛、甚至是国家队的洲际大赛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进而被欧洲球队看重,有了留洋的机会,并没有从欧洲俱乐部青训体系中走出来的成功案例。现阶段,在“留洋热”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将接触欧洲青训体系,这或许会对球员的技战术意识、思维方式和合作能力带来提升,但存在的风险也非常大,淘汰率极高。

今天过25岁生日的韦世豪此前表示:“刚去国外踢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能踢出来。我刚刚出去挺顺利的,后来慢慢踢不上了以后,那个气也下来了。自己也是很年轻就踢上了葡超,那时候有梦想,然后慢慢慢慢没了。因为知道自己踢不上了,能力跟不上了。那时候感觉自己真的不行,但是两年前就是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包括国外同年龄段的都没有我身体素质好。现在现实了,慢慢的梦想就没了。”

韦世豪坦诚的说出了中国大多数球员留洋过程中的最大困境,也许在前两年我们的小孩儿还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跟上球队的节奏。但要知道,在欧洲青训的模式中,往往是一年升一级,完全是“适者生存”。比如说,一名球员今年进入到某俱乐部的U16梯队,正常情况下,明年将晋升为U17梯队,以此类推一直成长。不过如果球员本人跟不上队伍和年龄的变化,将很快被淘汰。在留洋初期,中国球员将面临语言、环境、习惯等各方面的基础性问题,很难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


如今,留洋的模式和目的已经不再单纯,真正因为“球技”被欧洲球队看重的情况越来越少,中国足球市场的巨大潜力,赞助商和经纪人的运作,成为主流渠道。随着近年来中超、中甲赛场U23新政策的执行,加上巨大的经济诱惑,使得年轻球员回归本土联赛屡见不鲜。

通过留洋提高竞技水平的意义,远不如有过海外效力这个标签来的实际,出国踢球逐渐变成已经自我营销的手段,这是对足球规律本身最大的破坏,也是除自身实力以外,阻碍中国球员留洋进步的最大障碍。

中超球员断层比想象中严重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里皮时期的国家队,还是李铁接手后,93一代能够入选的人数寥寥无几,更别说踢主力。在当打之年出现这样的状况实在让人有些无言以对,问题出在哪儿呢,这恐怕就要放在中超联赛各大俱乐部的年龄结构之下来分析了。


93届的国内球员曾经被寄予厚望,无论是当年的鲁能、上港还是绿城,都曾在20岁左右提拔了一批93届的球员,这批球员经过几年成长,在2016赛季到过一个巅峰,10支从没降级的球队一共有38人获得了出场机会,之后几年一路下滑,19年只剩下29人。


在这10支球队里,93届球员的出场次数,2017赛季出现了短暂的背离,出场总人数减少但出场次数增多,主要是因为上港、鲁能和苏宁易购三支球队在这一年同时展开了年轻化的阵容变更,但随着U23新政的执行,之后两年同时下滑,部分93球员的出场机会让给了U23球员。


93届球员的出场人数和次数同时下滑,带来的好处是,能踢上球的球员的地位越来越稳固,17-19赛季,93届球员的人均出场次数明显提升,首发概率(首发次数/出场次数)逐年上升,19年已经达到81.3%,也就是说,能留下踢球的基本都是有用之人。


再来看看94-96年龄段的情况,从出场人数来看,94年的球员几乎没有变化,分别是8人、9人和9人,95年球员同样基本持平,只有96年球员,在2018年突然增加到17人。


从出场总次数来看,94届球员在2018赛季超过U23年龄之后,累计出场开始下滑,95届球员则在18年出场次数暴涨,2019年过线之后开始下滑;96届球员由于去年还在U23保护内,连续三年出场次数增加。


相比出场次数,三个年龄的球员在2018年的首发概率(首发次数/出场次数)出现了同时下跌,94届球员是因为年龄过线被弃用,95、96则是因为出现了很多凑时间的U23球员,影响了整体的数据;而2019年的首发概率反弹,94届是因为部分球员坐稳主力,95、96则是因为U23新政的变化,减少了最后时刻被换上的注水情况。


尽管一路伴随着U23政策成长,但97一代国奥在今年初的奥预赛中三连败+0进球出局,排在所有16支参赛球队中的最后一位。球队中原本拥有张玉宁、黄紫昌、林良铭、陈彬彬、段刘愚、朱辰杰等核心球员,但由于各种原因,主帅郝伟在选人、用人方面也受到了极大限制,并没有组合成最强阵容。这批球员依靠U23政策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93-96年龄段的空间。在如今留洋回归浪潮严重的情况下,要指望这批球员达到武磊的高度也非常困难。


好了,最后的希望00后!整个2019年,除了陶强龙以外,其他00后球员在中超都可以忽略不计,他们主要发光的舞台,只有青超联赛和国字号的集训。比如U20国家队去年展开了至少7期集训,考虑到01后最好的球员主要参加U18国青队的集训,U20国家队以99年和00年出生的球员为主,00年球员的人数始终不如99多,真正出色的球员人数较少。


大体估算出来,今年中超一线队的报名人数,除了97年出生的球员偏多,98、99和00后的球员人数都不多,这也符合各种媒体之前的报道,98-01届的球员,普遍被认为是青训史上比较差的几代,基本功不佳,缺少优秀球员,在亚洲赛场从小输到大。


在00后有实力进入一线队的球员里,中后卫、门将和后腰的人数数量很多,其中除了朱辰杰、蒋圣龙能够踢上球,其他球员很难找到出场位置。反倒是在前锋和边锋位置上,大连人的陶强龙、苏宁易购的马辅渔、上海上港的刘祝润、广州恒大的布格拉汗等人去年开始已经有所突破。


再来看看03-05年出生的球员,这个年龄段的球员现在比较小,媒体关注的较少,真正有效的比赛不多,资料比较有限,从04国少的配置来看鲁能和恒大的球员是核心。2019年青超联赛,真正能在U14、U15这两个年龄段都冲入总决赛的,只有鲁能、恒大、富力和苏宁易购四支中超球队,鲁能和恒大的排名最好,成绩最出色,而且都有两三支球队的储备。

03-05年龄段的球员还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变数较大,目前出色的球员,能否在5年之后依然强势,非常难以预料。这个年龄段的成绩不是很关键,关键是看球队的布局能力和吸引人才的能力。

纵观中国足坛各年龄段的现状,93-96年龄段被U23政策压制、97-99年龄段处于“温室”当中难有较大作为、00后还在为过往多年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崩塌还债,加上多年金元中超对职业联赛持续发展造成的伤害,等到04-05何小珂那一代,看看能否出现下一个武磊吧?

点击进入中超频道 看更多中超精彩资讯视频



【视频:《中国足球这10年》第二集:各级国字号坠落】

责任编辑: 魏一佩
相关新闻

评论 评论

还可以输入300个字(不少于8个字)
热门新闻
  • 球队
  • 积分
  • 1
  • 上海申花
  • 2
  • 0
  • 0
  • 6
  • 2
  • 山东泰山
  • 1
  • 1
  • 0
  • 4
  • 3
  • 上海海港
  • 1
  • 1
  • 0
  • 4
  • 4
  • 北京国安
  • 1
  • 1
  • 0
  • 4
  • 5
  • 浙江俱乐部
  • 1
  • 1
  • 0
  • 4
  • 6
  • 天津津门虎
  • 1
  • 1
  • 0
  • 4
  • 7
  • 沧州雄狮
  • 1
  • 0
  • 1
  • 3
  • 8
  • 武汉三镇
  • 1
  • 0
  • 1
  • 3
  • 9
  • 长春亚泰
  • 1
  • 0
  • 1
  • 3
  • 10
  • 成都蓉城
  • 1
  • 0
  • 1
  • 3
  • 11
  • 河南队
  • 0
  • 2
  • 0
  • 2
  • 12
  • 梅州客家
  • 0
  • 1
  • 1
  • 1
  • 13
  • 南通支云
  • 0
  • 1
  • 1
  • 1
  • 14
  • 青岛西海岸
  • 0
  • 1
  • 1
  • 1
  • 15
  • 青岛海牛
  • 0
  • 0
  • 2
  • 0
  • 16
  • 深圳新鹏城
  • 0
  • 0
  • 2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