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比”是个舶来词,对于发达的职业足球来说,“德比”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每一场德比战都意味着在同一地理区域的球队之间在资源争夺上的优劣,这也是区域足球得以长久生存的文化基础。PP体育特意推出《德比风云》系列策划,带你走进中超球队间的经典对决。
德比一词源于英国,最早是用来形容来自德比郡的同城赛马比赛,后来这一词汇被广泛应用到足球领域,诸如火爆的北伦敦德比,西班牙国家德比,和曼市德比等等。
中国足球职业化初期,由于缺少真正有质量的同城德比,德比大战一词被引申为两个临近的城市或是省份之间的球队比赛,如京津德比、京沪德比等等一系列的德比赛事,这其中最早的也是最激烈的莫过于京津德比。
【视频-《德比风云》第8期京津德比 砸车放火骂大街之间的“兄弟情”】“帝都”与“哏都”
要想深刻了解京津德比,就必须了解这两座城市。

帝都北京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古人有言,此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所以元明清三朝皆定都于此。皇城根下的北京,城市布局井然有序,北京人为人处世同样讲究规矩,胡同文化下的北京体现显得更加庄重。

天津则截然相反,这座城市建于1404年,它地处九河下梢,海河穿城而过,整个城市沿河而建,街道弯曲不拘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悠闲自得,慢节奏的生活给予艺术生长的空间,所以天津也是中国戏曲之乡,后来被人们戏称为“哏都”。
北京与天津两地毗邻,但文化差异悬殊,北京人讲理,天津人重情,两地之间的“不对付”,也就不难理解了。
施连志飞踹高峰 金志扬反戈一击
在绿茵场上,京津两队之间矛盾由来已久,1988年全国足球联赛,北京队在获胜就能保级的情况下被天津队三球逆转最终降级,天津队不仅没有高抬贵手,还“雪上加霜”,这样的行为让北京队和北京球迷感到十分气愤。
到了1993年的全运会上,北京队还以颜色,5-3战胜了打平就出线的天津队,赛后双方球迷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不过这时候两队之间还谈不上太大的恩怨,真正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还要从96年甲A联赛的一件事说起。

当时在民园体育场,天津三星队对阵北京国安。国安队高峰杀向禁区,天津门将施连志对着高峰就是一脚飞踹,高峰顿时痛苦倒地不起。虽然施连志此后被停赛六场,但这个动作让北京球迷大为不满,京津球迷之间的关系紧张了起来。
两队之间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结怨,是在1999年,当时天津三星队改头换面成为了天津泰达队,且刚刚升组回到甲A联赛,出于对成绩的考虑,天津队请来了北京国安原教练金志扬,同时也有一众国安球员加盟了天津泰达。

很快,金指导对于球队的调整收到了效果:1999年4月29日,天津泰达在民园体育场面对来访的北京国安,凭借孙建军和阿迪巴的进球,首次在甲A联赛中战胜了北京国安。次回合回到工体,天津泰达又逼平了国安队,比赛过程中国安球迷对来访的金志扬和泰达报以巨大的嘘声,泰达球员、球迷退场时也遭受了国安球迷的投掷矿泉水瓶的“问候”。
但金志扬作为北京人,迟迟不能融入天津文化,加上重用自己带来的队员,引起了老队员和球迷的不满,随着对更衣室掌控力的式微,球队成绩开始下滑,金志扬也随之下课。
暴力事件频发 客队看台关闭
对于北京球迷而言,2003年的末代甲A是能让他们深刻铭记的一个赛季,联赛第三轮国安在工体主场面对天津泰达,比赛中泰达球员卢欣在一次拼抢中,导致国安队球员周宁腿骨骨折,使得刚打上主力的周宁赛季报废,卢欣的行为当即就引起了国安球迷的强烈不满。
一年后的2004年3月23日,在赛季初京津鲁三地足球友谊赛中,又是卢欣一次凶狠的铲球,将北京队队员邱忠辉的腿骨铲断,这引爆了双方队员压抑许久的脾气,场上险些发生大规模冲突。
京津之间的比赛逐步被全国球迷认可为“德比”,是从2008年开始的。11月12日,北京国安队坐镇丰台体育中心面对天津泰达,比赛进程给沉寂了多时的京津两地球员、球迷都浇了一把油。
这场比赛最终的比分是2-2,可是比赛临近终场的时间,两队球员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张永海两黄变一红被罚下,郭辉和谭望嵩之间也互有推搡,双方工作人员和球员赶来劝阻之后竟扭打在一起。此后更多的球员和工作人员加入这场斗殴。等到扭打在一起的双方球员被拉开后,国安队已经被换下场的杜文辉还被天津队中的一名工作人员伸手打了一拳。此拳正中眉骨。

球迷的情绪也变得十分激动。据在场的一些目击者称,北京球迷愤怒得焚烧天津队的球衣,更有甚者将一辆天津牌照的汽车砸毁。
一年后,两边球迷关系可谓降到了冰点,势在夺冠的两队大肆招兵买马,马季奇从天津加盟北京等等一系列元素为这年的首轮京津德比埋下了种子。首回合京津德比,工体史无前例的涌进了5万人,而比赛中国安队凭借着格里菲斯的进球1-0领先着泰达队,直到比赛快要结束的时候泰达队直塞,杨智将球抱住,而谭望嵩在拿不到球的情况下狠狠一脚踹在了杨智胸口,最终谭望嵩被红牌罚下并被禁赛5场。
从此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京津球迷之间完全无法沟通,没有任何妥协和理解,敌意甚浓。两个赛区自此之后关闭了客队看台,直到2016年才解禁。
期间,京津德比的冲突到达了史无前例的顶峰,天津说唱歌手写歌挑衅国安球迷,国安球迷也不甘示弱,纷纷以“包子”称呼对手,甚至有人将排泄物丢在了天津主场外围,以示对对手的侮辱,天津球迷则采取了火烧国安球衣、扔某种绿色玩偶的方式加以反抗,2010到2012这三年,两个球队的球迷可以说是水火不容,每逢国安队或是泰达队的比赛,往往伴随而来的是戒严和大批安保人员到场维持秩序。
国家队深情一吻
如果问京津两队的仇恨到达了一个怎样的地步,看一看国足热身赛这一幕便知一二。
2009年7月,高洪波率领的中国国家队在天津对阵巴勒斯坦,国足3-1取得了胜利,比赛内容可圈可点,但由于国家队阵中有杨昊和杨智两名来自国安的球员,他们一拿球,天津球迷竟倒戈相向,嘘声四起,哪怕二人代表的是国家队,天津球迷也不愿暂时收起敌意。
嘘声中,杨昊攻入个人在国家队的首球,进球后他面朝天津球迷,向球衣上的国旗献上深情一吻,用温情的方式向天津球迷示意:“我代表的是中国,”看台球迷也渐渐恢复了理智。
冲突缓解,京津重修于好
在2013、2014两年内,国安和泰达的对抗互有胜负,而也正是在这两年泰达队实力衰落,国安则走向正轨,开始和恒大竞争联赛霸主地位,京津德比的火药味渐渐淡去。而真正让两方球迷放下恩怨,是在2015年。
当年8月天津港发生了特大爆炸事故,全国各地都对天津致以深切的慰问。北京球迷与国安俱乐部迅速伸出援手,自愿捐款、献血、自驾运送物资,正可谓“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当外界施予灾难时,再浓烈的仇恨也可以一夜消散。
后来在泰达主场对阵国安时,泰达球迷在水滴体育场打出横幅:“感谢隔壁的你!你们都想来水滴,我们更想去工体!”双方敌意完全消除。
翌年中超首轮,天津奥体中心时隔七年对客队北京国安队开放了客队看台,表明了过去那个火星四溅的德比时代过去,两地球迷即将联袂奉献出崭新篇章。
近两年,国安开始向中超王位发起总攻,而天津泰达还在寻找重回巅峰的方向,实力的落差避免了仇恨的种子死灰复燃。就像当年的施连志和高峰,时过境迁当年的二人早已将那些不愉快抛诸脑后。
结语:
硝烟终究会散去,当年的死敌,也能在一夜之间新生情愫。这正是足球世界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虽然有些人说现如今的京津德比变了味儿,不再精彩,但两支死敌球队能一笑泯恩仇实属不易,这或许才是足球的本质和魅力。京津德比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那么就让我们祝愿以后的京津德比,越来越精彩!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