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月的鏖战,女足世界杯终于以美国队的再次夺冠落下帷幕;荷兰非常遗憾没有创造奇迹,美国队的霸主地位依然如故,但是世界女足的格局正在迅速发生改变。
亚洲女足早早地集体出局,中国女足提前被淘汰,很多中国球迷可以用更冷静、客观的视角去看待女足这项运动。很明显,当今女足世界已经与上世纪90年代截然不同,职业化体系的介入,迅速提升了欧洲女足的整体实力,“女足男子化”几年前还争议颇多,现在已成不争的事实。
因此,要重振中国女足,我们首先应该对当下的世界女足格局做一次重新梳理,认清自己,认清对手,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女足传统格局被颠覆:欧洲群雄并起 亚洲集体低迷
作为女足世界里最重要的两项大赛,女足世界杯和奥运会女足比赛,都是女足格局的风向标。如果总结两项大赛历年进入4强的球队次数,可以发现,美国、德国、巴西等球队是传统豪强,进入4强次数最多。
然而,本届世界杯,最终杀入4强的是美国、荷兰、瑞典和英格兰,其中英格兰和荷兰都是最近几年刚刚崛起的劲旅,而且都得益于本国强大的男子足球体系的加持。相反,德国队因为核心毛罗然导致球队实力大损,巴西整体老化,传统豪门正在遭遇自己的困境。
荷兰首次杀入决赛,英格兰杀入四强,西班牙险些逆袭德国,法国也让美国非常狼狈……
本届女足世界杯最大的特征,就是欧洲球队的集体爆发。从历届女足世界杯的8强球队来看,最初两届北欧女足的身体优势过于明显,之后巴西和亚洲球队的先后崛起,女足格局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即使在2015年,八强里也只有英格兰、法国和德国三支欧洲球队。
然而今年,欧洲对其他大洲的球队几乎是碾压的姿态,并且不光是整体的强势和比赛胜负,年轻化和职业化的完备、球员身体素质的进步,职业生涯、训练和医疗的保障等各个方面,她们都显示出了强大的领先优势。
相比之下,从07到15年,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亚洲球队尚能在世界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日本在11年世界杯的夺冠,让人看到了女足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但是本届比赛,韩国、泰国三连败出局,日本、中国完败给英格兰和意大利,澳大利亚遗憾地被挪威淘汰。亚洲球队的集体落寞,尤其是除了澳大利亚,像中国、日韩、泰国等女足在身体方面与欧洲球队的巨大落差,让人失望的同时,也颇有几分无可奈何。
数据揭示女足格局的男子化倾向:欧洲球队已全面领先
本届世界杯,虽然部分女足球队的实力差异依然偏大,导致部分场次的数据完全一边倒,但是实力接近的球队正越来越多,数据分析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已经能够反映出各级球队之间的差异。
比如在场均控球率排行榜上,并列第一集团的球队,除了美国队,其他都是男足职业联赛最出色的欧洲球队,巴西此前的强盛已经不复存在,今年4场比赛的场均控球率只有51.8%,没有踢出桑巴足球的特点,挪威、瑞典等球队虽然成绩不俗,但是技术能力的差距,让她们无法靠传控压制对手。
此前女足世界的潮流,往往是一些球队技术出色、但身体矮小、对抗能力有限,以亚洲球队最为典型;另一些球队的身体出色、但是技术能力又有欠缺,北欧、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球队都有类似的表现。
然而本届世界杯,法国、西班牙、英格兰、荷兰等球队既有身体,也有力量、还有整体传控的技术,她们表现出来的控制力和压迫力更全面、更强大。这些欧洲球队与其他球队的对抗中,不光能掌握控球的优势,还能大幅限制对手的射门次数和反击能力。
在部分强队场均被射门次数的排行榜上,美国场均被射门6.4次排名榜首,展现出最强的限制对手的实力,法国排名第二得益于主办国的独特优势,西班牙、英格兰、荷兰等球队的防守能力,明显优于巴西、加拿大和多数亚洲球队,尤其在对阵亚洲球队时,她们通过进攻端的传控和中前场的高位逼抢,就能破坏对手的进攻节奏,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男子化倾向。
而德国队因为核心球员的缺失,导致了传控能力的下滑,不光自己进攻组织出了问题,被对手反击的次数也大大增加,像中国女足首场对阵德国的上半场,就获得了3次绝佳的反击机会。
男子足球系统的介入,已经成为左右女足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本届世界杯,越来越多的女足国家队已经展现出男子国家队的足球风格,英格兰的快速冲击早在4年前已经让人印象深刻,西班牙强大的传控能力让人吃惊,意大利女足的防反颇有男足神韵,荷兰的全攻全守则比四年前完成了质的飞跃。
在本届的传球次数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除了美国,同样都是男子足球最发达的国家,而且都是仿照男足的体系从青训已经开始介入,从选材到技术训练在女足青少年时期已经完成,然后到本国职业联赛中完成进一步的塑型、整合和风格的进一步烙印,这种纯职业化正规军的强大战斗力,绝非其他大洲的球队所能匹敌。
即使像美国队这种女足世界里的绝对统治者,在面对法国、荷兰等对手时,传球能力也会大幅下滑,足可见欧洲球队的进步速度。
比如西班牙女足,自从2014年以来,女足球员注册数量增长了30%,23人大名单里,新科欧冠亚军巴塞罗那有10人入选,西甲冠军马德里竞技有6人入选。得益于这些球队男足职业化的强大保障,西班牙女足的实力突飞猛进,小组赛对德国占据了传控的绝对优势,成功传球甚至比德国多一倍还多,淘汰赛遭遇美国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还手之力。
尽管西班牙女足本届比赛还存在缺少射门球星、控球优势无法转化成进球的缺陷,但以她们目前的进步速度,再过4年能达到什么高度,让人非常期待。
相比之下,亚洲球队今年的整体表现都不理想。除了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和泰国女足四支球队在与欧美强队的集体对抗中,控球率处于明显劣势,平均控球率只有43.3%。特别是在淘汰赛阶段,中国和日本分别对阵意大利和荷兰,即使在传控球方面可以掰掰手腕,但是从实际制造威胁的能力、防守质量和破坏对手进攻的能力看,已经有了真实的差距。只有在对阵南美、非洲这些几乎没有职业化可言的国家时,亚洲女足才能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目前看,只有澳大利亚因为有天生的基因优势,可以在身材方面与欧美强队抗衡,本届比赛四场比赛,他们都占据了控球的优势,只可惜运气不好,加上技术能力还没达到欧美的水平,被意大利绝杀,又被挪威点球淘汰。尽管此前两届女足亚洲杯,澳大利亚都屈居亚军,但是大赛的成绩越来越稳定,未来可能是中国女足在亚洲的最大劲敌。
球星决定比赛走向?中国女足或应先学习瑞典思路
不管男女足的世界杯,都是球星的舞台,在女足世界里,球星的作用更突出。不过从本届比赛来看,女足球队正在朝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发展。
一种模式还是传统的少数球星决定模式,中场有中场核心,前场有负责射门得分的球星,再辅助其他球员,最终前锋个人能力的发挥,直接决定了比赛结果。
比如澳大利亚的科尔,一个人射门21次,占球队总射门的36.2%,正是因为她在对阵意大利和挪威时表现不佳,接连罚丢点球,直接导致了球队的出局。
而荷兰的米德玛射门24次,是今年世界杯射门次数最多的球员,占球队总射门的27.9%,她的进球帮助荷兰淘汰意大利,但是对阵美国的决赛暴露出了能力的短板,全场1脚射门都没完成;德国的核心毛罗然受伤,组织能力下滑,射门最多的球员变成了中场的德布里茨,她的射门占球队总射门的26.9%,而前锋波普得到的支援不够,最终导致了德国的提前出局。
另外一种模式,则是集体作战模式,美国的两大球星劳埃德和摩根,场均射门都不算多,占球队的总比例也不高,整体实力的强大保证了她们不需要依靠单一球员解决问题。
而此前已经沦为二流偏下、本届却拿到季军的瑞典,除了首场对阵智利有明显的控球优势,之后所有场次都是靠防守反击击败对手,队内射门前4名的球员每个人的射门次数都不多,但是人人都能射门、人人都能进球的群狼模式,让对手防不胜防。此外,意大利也有类似的格局。
相比之下,中国女足目前的配置更接近瑞典,现在的女足缺少韩端、马晓旭那样的强力中锋,前场配置以灵活、快速和轮转为主,而且以贾指导对王霜的态度可以看到,他的战术思想就是不只依赖个人球星的发挥,主动放弃控球,发挥集体的逼抢和反击优势,思路对症,提前预判到了欧洲女足的强大,虽然遗憾地在16强被淘汰,但是能从死亡之组脱颖而出已经实属不易。
从目前的女足世界格局来看,欧美强队的球员整体实力已经非常平均,场上球员能力差异过大、存在明显短板的情况,已经不太存在,想靠球星的个人实力就击溃对手、击溃整条防线,现在看,尤其在淘汰赛中,难度已经越来越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女足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既要培养个人能力出色的领袖,也要重视整体水平的提升,弥补短板,加强体能,在平均身高、身体素质达到与欧美强队抗衡之前,走传控路线恐怕不会是明智的选择,学习瑞典或许是更实际的思路,用整体防守限制对手,用逼抢之后的快速反击袭击对手,努力提高反击效率,这样的战术打法,应该能保证女足在身体劣势时,还可以与强队抗衡。
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