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赧观点:减薪需结合俱乐部实际 球员保障先落实

2020年03月31日 11:09:13  

意甲球员减薪,接着是德甲球员、西甲球员以及欧洲大陆各联赛球员都加入了“减薪”阵营,那么疫情持续发展背景下,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会否在这个问题上“跟风”?如果将问题放在国情与社会背景、足球职业化进程、国内足球市场供求关系等现实框架下,其实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那就是短期内,国内足球俱乐部很难做出减薪的决定。而在中国职业足球联盟尚未挂牌成立的背景下,在球员薪酬问题上责任主体是俱乐部,意味着中国足协不可能通过强制手段干预球员与俱乐部之间的合作约定,也就是说那些建设性的建议或意见不能凌驾于“契约”之上。

创意配图:个人所得税 个税


上周晚些时候,国际足联“抗疫”工作组就疫情持续发展背景下,FIFA如何利用规则调支持、协助全球足球工作者特别是广大职业俱乐部及其球员、教练等维护劳动权益的问题举行会议。有消息称,在行成初步方案后,国际足联又与全球17个职业足球联盟的代表通过远程视频会议交换意见。据了解,国际足联计划将于4月初就此类问题形成最终方案。那么尚未开赛的新赛季各级中国职业联赛会否面临相应规则变化?中超球员会否在疫情期间适当减薪?从目前各方传递的信息看,中国足协、各级职业俱乐部还没有具体想法,或者说短期内这个问题并不是他们议程或行动范畴之列。


由于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与各方面制度、规则相对成熟的欧洲等区域的足球情况有别,各国(地区)法律及其他条件也各有不同,因此即便国际足联出台相关规则,中国足协、国内俱乐部及各有关方面也都不会仓促“照搬”规则,而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合法合理的选择。


说到足球运动员减薪,就不得不重提10多天前国际足联召开理事会主席团举行的视频会议。鉴于疫情持续蔓延,FIFA决定成立“抗疫”特别工作组,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随机应变,与各大洲足联及会员协会携手攻坚克难。


国际足联会议期间还形成了3方面决议:第一、在各项赛事日程表设计方面,确保兼顾相关各方利益及需求同时,为各级赛事找到适宜的、符合全球足球利益的解决方案,并始终把保证赛事所有参与者健康作为第一要务;第二、在球员转会问题上,评估是否有必要对《FIFA球员身份与转会规定》进行修改或临时免除,并适时适当调整球员注册期限,从而保护球员与俱乐部的劳动权益;第三、考虑潜在的资金支持。也就是评估疫情背景下,各大洲足球遭受的经济影响,从而分析是否需要给予全球足坛范围内的资金支持,以及商榷如何定义具体的资金支持机制。


 有消息称,国际足联“抗疫”工作组近期就上述决议中涉及的规则调整细则内容进行了讨论。其中有一点内容比较引人关注。那就是结合疫情发生导致足球界各方临巨大经济损失的现实,他们提议职业俱乐部及其球员在“薪酬发放”问题上均做出让步。也就是说,在各项赛事停摆期间,提议球员按比例临时减薪,以缓解俱乐部的资金压力,避免俱乐部因入不敷出而出现巨大亏损甚至倒闭;另一方面,提议俱乐部适当延长与球员的合同期,从而在维护各项赛事完整性同时,保护球员劳动权益。会议还提议调整今夏的国际转会窗口期——窗口开闭合时间随各职业联赛本赛季落幕具体时间而设定。


 相关信息还显示,国际足联疫情工作小组3月26日举行会议,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而在3月27日举行的世界足球联盟论坛(World Leagues Forum)特别视频工作会议上,有关方面听取了来自全球17个职业足球联盟代表们的意见,就目前疫情对世界足球的冲击与影响、球员的合同、延长转会窗、重新安排国家队赛程等事宜展开了讨论。会上相关内容将与国际足联疫情工作小组草拟的方案一起,提交国际足联。据悉,国际足联将在4月1日召开紧急会议,一旦通过上述内容,国际足联将正式发布,全面展开执行。


那么,国际足联一旦做出规则调整,中国足球,尤其是职业足球会否“跟风”响应?中国足协以及俱乐部会否推出相应的措施应对自身联赛的现实难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中国足协还是国内职业俱乐部都还没有具体的想法。


据了解,中超联赛并没有代表参加相关信息中提及的“世界足球联盟论坛”会议。换言之,中超联赛还没有推出一个能够平衡各俱乐部利益诉求的联盟式服务机构。


从疫情背景下国际足联及各大洲国际足球组织公开信息来看,所谓应对措施或者说“决议”带有比较明显的“建议、非强制”性质。这是因为各级国际足球组织虽然有责任在行业范畴内提出一些建设性或者应急性方案,但这些方案的落实,不可能脱离开各国(地区)法律、规则框架。比如亚足联此前曾就女足奥预赛附加赛中、韩比赛及卡塔尔世预赛40强赛赛程作出多次调整,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各国(地区)在疫情防控方面推出了严格的规定,如外国人入境及国际航线调整等规定。这些规定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势必给足球赛事的安排带来了新问题、新变化。


同理,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会否限薪,也需要结合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法律法规制定情况。既然中国职业足球联盟尚未挂牌成立。球员薪酬发放的问题,事关球员与俱乐部之间的劳资关系,责任主体是俱乐部,而不是中国足协。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那就是包括欧洲五大联赛在内足球职业化程度高度发达的联赛,其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还得到了成熟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如西甲球员临时失业后,会得到相应社会救济。意味着即便被俱乐部减薪,球员依然能获得相当可观收入。还有一个例子具有典型意义。3月18日,法甲里昂和蒙彼利埃等俱乐部就曾通过官宣方式,将全体球员和部分行政员工列为临时失业人员。俱乐部虽停发部分薪水,但也为员工们申请法国政府的补贴。


那么目前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特别是一些低级别小俱乐部,为球员及其他员工提供的保险及先关保障条件是否完备?五险一金是否齐全?这些问题或许比“是否减薪”更具现实意义。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目前本土优质球员稀缺。再加上中国足协近年来出台一些政策打击俱乐部非理性消费,因此各级联赛的薪酬设定相对趋于理性。领取诸如顶薪的球员并不在多数。部分中、低级俱乐部的薪资水平普遍较低。有些中甲、中乙俱乐部主力球员的平均年薪也就在几十万元。因此部分俱乐部负责人也表示,“其实国内联赛用不着减薪,市场和现状决定了球员薪资水平。欧洲球员现在休假,我们的队员还要练,这也是工作、劳动。”这样看来,即便国际足联推出一些指导性意见,那么国内各级俱乐部也不一定“照搬”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新赛季国内联赛开赛时间表尚未出台。而对各俱乐部而言,当务之急是确保全员安全地聚在一起,为接下来可能的开赛做准备。目前困扰各级联赛的主要问题似乎不是“要不要减薪”。而是目前大部分俱乐部都存在外援、外教受入境规则制约暂时无法返回中国。而中国足协时至今日仍未确定3级联赛准入名额最终归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俱乐部因面临“纠纷”无法获得准入资格,而造成“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恰恰是“欠薪”。


此前,中国足协已经通过官方渠道宣布,将在新赛季职业联赛开赛前开启新的转会窗口,以协助各俱乐部在疫情发生期间妥善处理人员引进工作。即便不会干涉俱乐部薪酬发放问题,中国足协也会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尽可能通过转会、注册规则的适时适度调整帮助各俱乐部。

相关新闻

评论 评论

还可以输入300个字(不少于8个字)
热门新闻
  • 球队
  • 积分
  • 1
  • 上海申花
  • 2
  • 0
  • 0
  • 6
  • 2
  • 天津津门虎
  • 1
  • 1
  • 0
  • 4
  • 3
  • 山东泰山
  • 1
  • 1
  • 0
  • 4
  • 4
  • 上海海港
  • 1
  • 1
  • 0
  • 4
  • 5
  • 北京国安
  • 1
  • 1
  • 0
  • 4
  • 6
  • 浙江俱乐部
  • 1
  • 1
  • 0
  • 4
  • 7
  • 成都蓉城
  • 1
  • 0
  • 1
  • 3
  • 8
  • 武汉三镇
  • 1
  • 0
  • 1
  • 3
  • 9
  • 长春亚泰
  • 1
  • 0
  • 1
  • 3
  • 10
  • 沧州雄狮
  • 1
  • 0
  • 1
  • 3
  • 11
  • 河南队
  • 0
  • 2
  • 0
  • 2
  • 12
  • 梅州客家
  • 0
  • 1
  • 1
  • 1
  • 13
  • 南通支云
  • 0
  • 1
  • 1
  • 1
  • 14
  • 青岛西海岸
  • 0
  • 1
  • 1
  • 1
  • 15
  • 青岛海牛
  • 0
  • 0
  • 2
  • 0
  • 16
  • 深圳新鹏城
  • 0
  • 0
  • 2
  • 0